晴時多雲

為達最佳瀏覽效果,建議使用 Chrome、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。

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關閉

    指考國文 全教總:作文題目缺新意

    大學指考國文科,全教總高中國文老師群解題認為,今年作文題目缺乏新意。(圖由全教總提供)

    大學指考國文科,全教總高中國文老師群解題認為,今年作文題目缺乏新意。(圖由全教總提供)

    2017/07/02 14:38

    〔記者林曉雲/台北報導〕大學指考國文科,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高中國文老師群解題認為,作文在命題上反映了現在學生過於重視自我意識,忽略自己在群體生活中該掌握的進退與態度,讓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學習自我檢視,但與會考試題「在成長中,我學到了……」,以及與96年指考作文試題「探索」、104指考作文試題「審己與度人」,在命題立意上有近似之處,缺乏命題新意,學生應在謀篇布局上側重對事件的反思與成長。

   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高中數學老師群解析作文則認為,今年作文考題「在人際互動中找到自己」,取材生活化,網路發達的世代,如何重拾人際間的交流,進而從中找尋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,是學生須面對的課題,考生可從生活經驗出發,進而抒發心得感想,也可從人我關係到定位自我之間,進行哲學思辨,不須背誦、記憶名人事例,寫作不難。

    至於非選題部份,全教總解題老師、新北市立明德高中老師曾筠庭表示,96年指考曾考過甲文的翻譯題,在素材取用上不盡用心。而對文本的理解有牽強附會之嫌,甲文是藉有容乃大,強調逐客之非,重點並非談國際人才流動,以此為題有穿鑿附會之嫌;乙、丙2則短文出處不明,且與甲文關聯度不足,取材有敷衍之嫌。

    全中教解題老師、彰化女中國文科老師林怡君表示,依內容來看,非選題內外兼顧,第一題考學生向外觀察的能力,測驗學生能否關心時事,能否提出見解;第二題考學生內自省的能力,測驗學生平日見賢思齊、見不賢而內自省的經驗。雖然視角不同,但符合學生生活經驗,應可充分發揮。

    林怡君進一步分析,非選題有3則材料,甲是部定古文30篇之一,乙、丙則是就國際人才流動提出兩種不同的觀點,難易度中偏易,題目有承先啟後的意味,承先指取材延續過去指考出題方向,自古文30或文化經典出題,再加上1至2則材料,綜合加以分析或闡述。

    至於啟後之處在於,過去偏向「分析」或「解讀」文章,此次則是能否針對各種現象提出自己的見解,「闡述」己見,偏向未來107大考國寫測驗的知性題,閱讀文章後闡述自身想法的方向,但國文寫作是閱讀長文寫作長文,而此題是閱讀短文寫作短文,受限於字數,建議學生對於國際人才流動要先有明確的觀點,再從甲乙丙中選擇佐證素材。

   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 點我下載APP  按我看活動辦法

    相關新聞
    看更多!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
    網友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