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考歷史多文言文 補教仍估頂前均標向上提升
〔記者吳柏軒/台北報導〕今年大學指考歷史科已結束,補教老師認為,今年圖表題少,相對學生作答容易,內容也無法凸顯頂尖學生程度,預估5標會向上提升,如頂標可比去年高6分達82分,只是試題高達20分的文言文史料,考驗學生閱讀能力,但只要能讀懂就可取分。
補教老師蔡承峰說,今年歷史圖表題類型比較少,考生作答相對比較容易,但著重考生的「國文」閱讀能力,有高達20分的文言文史料需判讀,可能是考生得分關鍵,但史料只要看懂後,分析理解即可,甚至熟讀課本就能拿到基本分,整份試卷恐對高分群學生不利,鑑別度不高。
另,蔡承峰認為,今年也考出不少族群議題等,與108新課綱的趨勢雷同,不再是傳統歷史觀點,而走向多維觀點,從傳統的政治、經濟,跳脫到人權、民族等角度,符合新課綱的主軸;如選擇第26及33題,以及非選第4題等就考非洲民族觀。
蔡承峰亦觀察,今年歷史科尚有連結新型素養題的趨勢,採跨科融合考題,如選擇第9題考歐盟基礎、第15題考地理土壤影響古人開墾等,用地理來考歷史,可能是想改變學生念書習慣。
但今年歷史科中卻不少文言文史料,蔡承峰統計,約占20分,與往年相比算增加很多,使試卷傾向考生進行史料分析與理解,如果將文字翻成白話文,內容並不難,甚至許多概念都是課本內,考生只是史料文言陌生,考生若能讀懂,就可取分,預估也是勝負關鍵所在。
具鑑別度考題上,蔡承峰認為,在單選第11題考羅馬拼音書寫的閩南語,搭配西式洋樓照片等,巧妙將圖表與歷史背景結合,考生須同時了解背景,並從題目細節做關鍵判斷,因羅馬拼音可能第一時間聯想到新港文,會誤以為是台灣早期荷蘭經營時期,但有閩南語則代表漢人進駐,那答案應該改為清代台灣開港。
整份試卷評估下來,蔡承峰表示,五標會較往年上升,如頂標比去年高6分達82分,前標較去年高3分達72分,均標比去年高2分達59分,後標37分跟去年同,底標37分較去年高1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