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考歷史》蘇花改、疫情、香港議題入題 全教會:中間偏難
大學指考進入最後一天,首節考歷史科,包括蘇改、疫情、香港議題等均入題。全國教師會109指考歷史科評論教師群表示,今年試題中間偏難,多元視角切入,走向歷史綜合能力應用、探究實作方向的嘗試。(全教會提供)
〔記者林曉雲/台北報導〕大學指考進入最後一天,首節考歷史科,包括蘇花改、疫情、香港議題等均入題,全國教師會109指考歷史科評論教師群表示,今年是自101學年新課綱實施以來,近6年最難的指考歷史試題,學生看得懂、難下筆,題目極具鑑別度,多元視角切入,走向歷史綜合能力應用、探究實作方向的嘗試。
全教會分析,今年試題中間偏難,但鑑別度高,考生須掌握時代背景知識與融匯各單元重點,強調歷史理解能力的綜合判斷;此外,族群互動、多元視角判讀、民族議題增加不少,例如第1、04、10、13、16、20、33題,與108課綱趨勢相呼應;今年考題也結合時事出題、導入社會關懷,如第35題漢本遺址與蘇花改連結、第38題瘟疫史與武漢肺炎(新型冠狀病毒病,COVID-19)疫情連結,跨科題型亦有出現,如結合公民科第37題。
全教會也表示,今年探究實作的題型增加不少,例如第31題、非選一、非選二,重視歷史研究方法之訓練,強調閱讀素養及史料理解;在中國史與世界史部分符合略古詳今,台灣史考題則詳古略今,高三第5冊和第6冊比例增加,如考出中南美,強調高三選修歷史課程不能放棄,可見命題者的用心。
全中教分析今年考題特點,不乏與時事相關的議題,如:歐洲中古瘟疫(武漢肺炎(新型冠狀病毒病,COVID-19))、大憲章(香港議題)、冷戰(中美貿易戰)等均入考題範圍,非選題的設計不是單純的閱讀測驗,學生需要以史料閱讀為基礎、以歷史理解為關鍵能力才能準確回應提問,但非選題的分數配置(固定標準答案1分、理由論述2分)可以再大方一點。
全中教表示,今年考題打破冊別,考題的設計整合性高如第25題,考題也銜接108課綱的素養精神如第27題,過去較少被關注的第5冊和第6冊,進入試題的比例增加,而今年考題設計反映出歷史學術研究的進展與成果,如非選一,也包含對民主的反思如第25題、女性主義與搖滾樂如第24題等,顯示出命題取材與觀點有多元呈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