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測》地球科學命題 全教會:台灣在地化題材豐富
〔記者林曉雲/台北報導〕大學學測首日第2節考自然科,全國教師會評論教師群分析,地球科學命題採用台灣在地化題材豐富,多圖表與情境試題,難易度與去年相比,整體屬中等偏難,無超綱現象,預估分數較去年下降。
自然科包括地科、生物、化學和物理,地科召集人、北市大同高中老師張堯婷表示,創新度高的命題例如第2題提到未來氣候的溫度機率,以圖表呈現方式具創新且靈活,也搭配國際性重要議題─氣候變遷,而與台灣相關的在地化題材如第1、4、5、7題提到西北颱、瘋狗浪、潮汐、台北測站雨量,取自台灣民眾生活相關的題材,使學科概念與學測題目更有生活應用感。
物理科召集人、北一女老師簡麗賢表示,物理試題結合生活經驗、新聞時事、科普閱讀等入題,從閱讀理解、圖表判讀、分析推論、表達說明能力等面向,測驗考生的科學素養,包含基本的學科知識如物質的基本交互作用、雙狹縫干涉、物質波、能源議題、都卜勒效應、物理重要發展史、核分裂和衰變、新冠病毒與負壓病房等,以不同素材呈現在試題中,測驗考生的科學素養。
簡麗賢舉例物理科代表特色題第37至40題混合題組,主題是以2020至2030年減碳計畫為主軸,延伸討論水力發電的力學能討論,為了實現巴黎協定將全球暖化控制在2℃以下的目標,從2020年到2030年,煤的使用量需要減半,利用水力以取代燃煤來發電,是很多國家降低 CO2 排放量所採取的對策之一,考生回答有關提出一個水力發電廠的規畫案。
化學科召集人、新北市板橋高中老師鄭伯俊表示,疫情與諾貝爾獎入題、圖表及有機試題多、計算題不多且不難、若能融會貫通化學概念,比去年容易作答,整體較易,試題符合領綱,無超綱現象,預估分數可能較去年上升,試題特色包括扣緊時事如第55至60題與2022年諾貝爾獎相關,圖表題多到15題中考出10題。
生物科召集人、北市成功高中老師陳慧君表示,今年考題內容靈活創新,貼近科學素養的需求,與去年相比,整體較難,預估分數可能較去年下降,且恐易輕忽基本科學知識的建構,其中出現創新度高命題如第48至50題,從不同角度探討遺傳相關問題,另強調論證推理的能力如第17題提到活用分類依據的改變,某些用詞學生較不易理解,如第48題的期望值、第49題的繼代遺傳,建議於題幹中做文字說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