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測國文寫作考「縫隙」 補教:生活被排滿的考生會很有感
〔記者林曉雲/台北報導〕大學學測今天最後一節考國文寫作能力測驗,要考生從樹木生長需要縫隙,反思自己的生命,補教老師陳怡樺表示,生活被排滿的考生會很有感,不會太困難。
陳怡樺表示,今年國寫題可答題愉快,都是看得懂的題目,沒有讓考生難以取材的資料,其中第1題考標籤概念,提供2個文本,一個是有正面的作用,好學生、模範生等更努力,一個是負面影響、有刻板化印象,比方說宅男、青少年都叛逆、男生數學比較好,考題針對標籤要考生寫400字,考生要有一段去舉出實際例子,自己是被貼標籤或貼別人標籤的小故事,且產生了後續什麼作用、是鼓勵或傷害別人,被鼓勵或被傷害,以及對標籤的想法,考生可能會寫,在複雜世界裡很難不去做簡化標籤的動作,以便很快記住一些事情,但提醒一定有標籤無法看到全貌的部分,才不會對自己生活造成影響或傷害別人。
陳怡樺也表示,大樹要好好生長需要有空間,樹長太密,陽光照不進來,因此需要砍掉一些樹,才能使樹好好長大,要有縫隙,陽光才照的進來,就像蘇打綠的歌曲,縫隙看起來雖是空的,但其實是養份所在,而人生是否需要縫隙,猜測學生都會寫需要縫隙,因為對於每天生活都被排得滿滿的考生,對於縫隙會很有感受,希望不要排的那麼密,有空間讓陽光照進來。
陳怡樺表示,縫隙空出來的空間看起來無用,對樹卻是養分,對人來說,乍看好像沒有那麼積極進取向上,但留白部分是茁壯成長之所需,要考生反思生命除了滿和密,可向大自然學習縫隙和空間存在的必要性,對考生來說不會太困難。
補教老師林明進則表示,第1小題只要寫80字,考生要有高度概括能力,80字必須把貼標籤和被貼標籤,精準扼要歸納出來,甲文是被動負面貶抑,乙文是呈現優良肯定;而第2題是要求考生用400字,寫出貼標籤和被貼標籤,自我努力建立自己價值,形象是操之在我,被貼標籤的印象是操之在人,例子要簡短凸出鮮明有特色,關鍵不在文字是否漂亮,是在思想是否突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