嘲諷婚禮、文化對話 作文獲滿分
3入選範本各從小米祭、齋戒月及婚禮習俗切入
〔記者林曉雲、沈佩瑤、蘇孟娟、黃淑莉/綜合報導〕國中教育會考今年作文題目是「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,我看見…」,台師大心測中心副主任曾芬蘭昨表示,今年要拿六級分相對不容易,如含缺考生,僅約一%、二千五百多人拿到滿分,抱蛋人數高達七千四百多人、占比逾三%;有三位考生從「舅舅、舅媽結婚兩年就離婚」、小米祭、齋戒月題材切入,拿到六級分且被選為樣卷範本。
高雄師範大學教授謝奇懿說明三份優秀滿分卷,台中市東山高中國中部學生俞心喨敘寫舅舅和舅媽的傳統婚禮,詳細描述傳統婚禮的大紅喜字、蘋果、喜糖等,未料婚姻只維持兩年,評分老師肯定考生寫出「兩層的看見」,一是視覺的看見、一是心裡的看見,最後以反思作結:「我曾站在大街上,透過那些婚禮習俗,看見兩個人的愛情;同樣一條大街,霹哩啦啦駛過的迎娶隊伍,留下了長長一條嘲諷:再嚴謹的禮俗,兩個人不懂相處,終究走不到永遠。」
國二就寫小說 她未來想當業餘作家
俞心喨從小熱愛文字創作,國二以「凡容」筆名創作古裝穿越小說「傾城鬼醫」,在網路平台發表。成績能上台中女中的俞心喨說,她喜歡引用譬喻或用轉化手法書寫,可能因此受肯定,未來盼能成業餘作家。
雲林福智國中學生謝常慈敘寫原住民小米祭,謝奇懿表示,考生記述看到族人如何虔誠準備祭祀,又能深入反思感恩和傳承:「吟唱古調的歌聲並未停止,看著長輩們牽著孫兒的小手一起感謝,這之中,更是一份傳承,那歌聲,訴說著我們的感恩,而那小米,也訴說著它和祖靈的邂逅。」寫得很動人。謝常慈家住台東卑南,是魯凱族女兒,她說:「想透過文章讓大家更認識小米祭的意義。」
台北市中正國中考生戴珮程敘寫伊斯蘭教齋戒月的一天,謝奇懿表示,作文提及「中華民族常說:民以食為天」,塑造出兩種文化的對話,人面對食物的需求、如何抑制自己的需求,因為更深一層的看見,受到肯定。
戴珮程父親是印尼華僑,她兩地居住,小學才正式開始在台灣念書,一開始連注音都不會。戴珮程說,雖然家裡不是穆斯林,看到題目時認為可以從齋戒月切題。這次她拿五A++、作文六級分,盼能進入北一女。
抱蛋的七千多名考生,約一半是缺考或交空白卷,也有考生胡亂塗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