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中會考數學非選上萬人抱蛋 教授:用數學「把話說清楚」需要努力
〔記者林曉雲/台北報導〕國中教育會考今公布成績,今年是首次根據108新課綱命題,數學非選考2題,拿到3級分最高分考生,第1題有37069人、占比23.83%,第2題有57566人、占比36.66%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謝豐瑞表示,學生如何用數學「把話說清楚」,是教學現場最需要努力加強的部分。
數學科非選擇題每題的評分有4個等級,分別為0、1、2、3級分,依全國試務會公布資料,數學非選題第1題拿0分有18302人、占比11.77%,第2題拿0分有9974人、占比6.35%。
謝豐瑞分析,今年整體而言,學生表達解題策略、過程、結論的意願不差,相信是很多現場國中數學教師努力而來的,值得肯定,但究竟該表達到甚麼程度才算恰當仍有進步空間,有些學生用非常長的敘述來表達一個數學式子就可清楚解釋的步驟,而有些學生跳步驟太快,說明不清楚,也無法判斷學生究竟會不會做,
非選擇題的評分著重於解題「策略」的適切性,以及「表達」解題過程的合理性、完整性,對未恰當表達解題策略與過程的作答,不論答案是否正確,均不會給3級分,但若策略適切且表達解題過程恰當時,即使計算錯誤致使答案錯誤,也有機會拿3級分。
謝豐瑞說,第一題第1小題,多數有回答的學生都可順利算出,但部分學生想的非常複雜,想用數學公式,想成是等比數列或等差數列,就會被首項搞混而做錯;第2小題在生活中常見夠不夠的判斷,碰到數學時,不少學生卻混亂了,提醒學生到底需要何種計算能力,應是數學教育界要思考面對的問題。
至於第2題第1小題,謝豐瑞說,國小中低年級學生也可以做,但仍有考生會混亂,這題只要理解題意即可正確作答,簡單思考的經驗在教學現場可再加強;第2小題,許多學生用嘗試的方法,而非思考推理的方法,當使用嘗試的方法,仍需補充數學推理或推導上的證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