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節出遊塞車 小心路怒症爆發
〔記者許麗娟/高雄報導〕春節連假返鄉或出遊,有些駕駛會因塞車或車況不如預期,出現克制不住的脾氣,不斷破口大罵、猛按喇叭,甚至有逼車及下車攻擊等危險行為,小心可能是「路怒症」上身,反讓愉快的假期變調,身心科醫師提醒,遇到情緒憤怒與焦躁時,可深呼吸、轉移注意力來調解。
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許茵茵指出,路怒症主要是對交通及路況有過度反應,而出現不耐煩、憤怒、挫折等激動情緒,甚至有追尾、急剎車、逼車等衝動行為,以及口頭或肢體暴力,而造成行車危險。
通常會造成路怒症的因素,主要有環境因素、時間壓力和個人心理因素3大面向,許茵茵進一步說明,環境因素包括交通密度、長時間的塞車或停滯、行駛太長的距離、其他駕駛的不文明或違規行為等;時間因素則是趕時間、怕遲到而造成焦慮和沮喪;個人心理因素則可能是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無法宣洩,導致將壞情緒和憤怒轉移或歸因到開車的過程中。
要避免路怒症,許茵茵建議,應避免時間與塞車造成的壓力,出門前留意交通狀況,提早規畫路線,同時避免長時間的駕駛造成壓力,可善用休息站適時的休息。
當路怒症出現時,可深呼吸與放鬆,如腹式呼吸有助於調節焦慮情緒與壓力,亦可聽些輕鬆的音樂分散注意力在負面情緒上,同時自我提醒和轉念,轉移念頭到開心的事物上,例如即將前往的目的地、要享用的美食等,不要一直想著還要開多久,反而給自己壓力。
許茵茵也提醒,很多路怒族是沒有自覺的,甚至可能是憂慮或焦慮造成情緒難以控管,特別是有躁鬱症的躁症部分,或是有酗酒及反社會人格者,容易有易怒現象,當易怒情緒持續一整天或一週以上,就建議到精神科求診,或善用衛福部「15-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」,提供心理諮商服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