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網》青菜炒比燙的健康! 12小菜排行「它」油脂奪冠
黃宜靜/核稿編輯
〔健康頻道/綜合報導〕春節走訪各大景點,玩樂之餘,也品嘗各地小吃,但您知道小菜如何選擇,才不會吃進太多油?柏飛營養諮詢中心院長蘇妍臣整理12種常見小菜,並依照熱量、油脂分為綠黃紅燈區,其中滷筍乾是油脂大魔王,雖筍乾本身油脂不高,但多搭配五花肉或控肉,使得油脂含量很高;另外,令人意外的是,燙青菜竟比炒青菜熱量、油脂含量高。
蘇妍臣在粉專「蘇妍臣-婦孕幼童營養師」分享個人外食撇步,盡可能每餐含有菜、肉、飯,其中菜包括各式蔬菜、菇類、筍、玉米筍等;肉則包括各式動物及大豆蛋白質,但不包括燕麥奶、杏仁奶、五穀奶;飯則是指各式澱粉來源,但不含水果,如米、麵、玉米、地瓜、南瓜、馬鈴薯、燕麥等。不只如此,也應搭配211餐盤(菜:肉:飯比例=2:1:1),吃進的熱量大致不會太失控。
小吃店蔬菜熱量油脂紅綠燈
不過,即使是眾星拱月的蔬菜,吃錯了仍有油脂地雷!蘇妍臣將滷海帶、燙青菜、炒青菜、滷蘿蔔、筍乾、海帶芽、滷白菜、涼拌小黃瓜等12項小菜加入評比,綜觀油脂含量、熱量高低,分類為綠黃紅燈區。括號中的數據為各食物每百克之熱量、油脂含量,並依照油脂含量排序:
●綠燈區:滷海帶(22大卡、0.2克)、滷蘿蔔(55大卡、0.9克)、滷白菜(41大卡、1.7克)、涼拌小黃瓜(64大卡、1.9克)。
對於該結果,蘇妍臣直呼「第1名是滷海帶,讓我意外卻又不意外」,推測與小吃店烹煮滷海帶方式有關。多數小吃店在海帶加熱後,不會加油蔥或油,僅淋一點醬油膏就上桌,不會吃進過多油脂,因此屬油脂熱量綠燈區。
●黃燈區:涼拌海帶芽(94大卡、3克)、辣拌小黃瓜(76大卡、3.8克)、燙青菜(半油,70大卡、5克)、炒青菜(70大卡、5克)。
很多人以為燙青菜的油脂、熱量會比炒青菜低;蘇妍臣說,這是天大的錯誤!原因在於用油量,一般而言,約100公克的炒青菜會搭配5公克的油,然而100公克的燙青菜卻會淋上2匙5公克的油。所以若要點盤燙青菜,會建議請店家只要淋上一點點的紅蔥油(少於1匙),再搭配原本會淋上的醬油膏,就可以大量減少油脂攝取。
●紅燈區:醃漬蘿蔔(115大卡、2克)、開陽白菜(99大卡、7.4克)、滷筍乾(101大卡、8.6克)、燙青菜(全油,115大卡、10克)。
蘇妍臣指出,若為一般不加蛋絲、豬皮的滷白菜,其油脂含量很低;但一旦加入很多蛋絲、豬皮的開陽白菜,油脂量相差7倍以上。另外,涼拌小黃瓜、辣拌小黃瓜、醃蘿蔔等涼醃漬類蔬菜,多會放入一定的砂糖及香油,默默地吃進不少精製糖及油脂,尤其是香辣口味者,通常又會加上辣醬或辣油,熱量及油脂就很容易超量。
這次小菜類油脂的大魔王是「滷筍乾」!蘇妍臣解析,筍乾本身熱量及油脂並不高,問題出在烹調方式。一般而言,筍乾會搭配五花肉或控肉,才能滷出香滋滋的滷筍乾,因此1盤1份約100公克的小份滷筍乾,油脂量已佔了當餐的一半油脂量,甚至光是2份滷筍乾,當餐油脂量就會直接爆表,不可不慎。
3種泡菜熱量油脂紅綠燈
至於各式泡菜之熱量、油脂差異分析,蘇妍臣說明,韓式泡菜單以辣椒、鹽調味,熱量及油脂含量極低,屬綠燈區,適合愛吃辣的人;台式泡菜會放入一定量的砂糖,雖油脂量不高,但仍屬黃燈區,建議想控糖或糖尿病者,注意一下;黃金泡菜屬紅燈區,因製作時會放入豆瓣醬及香油,所以100公克的黃金泡菜,油脂量直接佔到1餐的2/3,只要隨便搭個雞排、炸排骨,油脂跟熱量直衝天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