晴時多雲

為達最佳瀏覽效果,建議使用 Chrome、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。

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關閉

    健康網》預防大魚大肉出現消化問題 學者:建議蛋白質優先

    學者建議,採取蛋白質優先的飲食順序,後蔬菜、再碳水化合物,可以穩定血糖、增加飽足感;圖為示意圖。(圖取自freepik)

    學者建議,採取蛋白質優先的飲食順序,後蔬菜、再碳水化合物,可以穩定血糖、增加飽足感;圖為示意圖。(圖取自freepik)

    2025/01/25 18:11

    葉立斌/核稿編輯

    〔健康頻道/綜合報導〕春節期間常因飲食過量導致消化不良與體重增加,因此營養學者洪泰雄在臉書建議,採取蛋白質優先的飲食順序,後蔬菜、再碳水化合物,可以穩定血糖、增加飽足感,不僅可以在春節期間避免體重增加,還能改善消化功能,享受健康的過年。

    餐前準備

    適量喝水或湯:在大餐前,喝些溫水或低鹽清湯,避免過度飢餓導致的進食失控。

    避免空腹赴宴:可先吃一顆水煮蛋或一些堅果,穩定血糖、減少食慾。

    先肉後菜的進食順序

    按照蛋白質→蔬菜→碳水化合物的順序進食,既能提高飽足感,也有助於穩定血糖,避免脂肪囤積。

    1.優先攝取蛋白質:先吃瘦肉、雞胸肉、魚類、海鮮或豆腐等優質蛋白質,刺激飽足激素分泌並降低對澱粉的渴望。

    2.多吃蔬菜:選擇高纖維、低澱粉的蔬菜(如花椰菜、菠菜、青椒),搭配清蒸、涼拌或少油烹調的方式。

    3.適量攝取碳水化合物:年糕、白米飯等高升糖指數食物宜減少攝取,建議選擇糙米、燕麥、南瓜等全穀類作為主食。

    控制食物份量

    蛋白質份量:以每餐約一個手掌大小的蛋白質為主,不過量攝取。

    蔬菜份量:蔬菜佔總餐盤的一半,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。

    碳水份量:碳水化合物僅佔餐盤的1/4,控制熱量來源。

    注意進食速度

    細嚼慢嚥:每口食物咀嚼15-20次,讓飽足感訊號傳遞到大腦。

    間隔5分鐘:每輪進食後停下來喝水或與人交談,避免吃得過快。

    減少甜飲與酒類

    避免含糖飲料:選擇白開水、無糖茶或黑咖啡,避免額外的熱量負擔。

    適量喝酒:如需飲酒,建議選擇低糖的紅酒或清酒,每次不超過150ml。

    飯後活動

    飯後散步:飯後20-30分鐘的輕度活動有助於消化。

    避免立即平躺:站立或緩步行走能促進胃腸蠕動。

    春節間的飲食策略

    選擇健康烹調方式:少油、少糖、多蒸煮,避免過多炸物或濃湯。

    聚餐間隔一天:避免連續大餐,給腸胃適度休息。

    間歇性斷食:若前一日進食過多,可嘗試16/8斷食法,讓腸胃有充足的時間排空。

    消化與排毒的補救方法

    補充益生菌:吃含益生菌的食物如優酪乳、泡菜,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。

    高纖維食物:如地瓜、燕麥、洋蔥,有助於腸胃蠕動和排便。

    多喝水:每天至少2000ml,有助於代謝與排毒。

    學者指出,選擇高纖維、低澱粉的蔬菜(如花椰菜、菠菜、青椒),搭配清蒸、涼拌或少油烹調的方式,能避免避免脂肪囤;圖為示意圖。(圖取自photo AC)

    學者指出,選擇高纖維、低澱粉的蔬菜(如花椰菜、菠菜、青椒),搭配清蒸、涼拌或少油烹調的方式,能避免避免脂肪囤;圖為示意圖。(圖取自photo AC)

    吃飯時選擇白開水、無糖茶或黑咖啡,避免額外的熱量負擔;圖為情境照。(圖取自freepik)

    吃飯時選擇白開水、無糖茶或黑咖啡,避免額外的熱量負擔;圖為情境照。(圖取自freepik)

    含益生菌的食物如優酪乳、泡菜,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;圖為示意圖。(圖取自photo AC)

    含益生菌的食物如優酪乳、泡菜,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;圖為示意圖。(圖取自photo AC)

   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 點我下載APP  按我看活動辦法

    相關新聞
    看更多!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
    網友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