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測國綜斯卡羅族入題 曝光 補教:只看關鍵字會答錯
〔記者林曉雲/台北報導〕大學學測第2天考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,考到斯卡羅族相關內容,以兩位學者對斯卡羅族的說明,包括日治時代學習日本語而被同化等,要考生作出判斷。補教老師段良吉說,這題屬時事題,考史料簡單判讀,但考生如果只看關鍵字恐會答錯。
段良吉分析,今年國綜決勝點是「考生看懂之後要能快速運用」,閱讀速度很重要,在不看國文寫作成績下,預估5標有些變動,頂標估13級分、前標12級分、均標10級分、後標9級分、底標7級分。
台北市補教協會舉辦111年學測解題記者會,段良吉說明,今年考題超過新課綱頒布的15篇古文,考到舊課綱的內容;在多重選擇題部分,則用情境來包裝純記憶,與歷史考在一起,但新課綱考生學習多以事件為主,具挑戰性。
段良吉認為,首度考的混合題不困難,往上檢索就會找到答案,例如第34題是考分類下標能力,考生讀懂後要能輸出,也有題目的文本不難,考的是統整能力;題組題相對較難,考閱讀遷移力,例如第23至25題考論語和孟子原文,以及朱熹的解說。
段良吉說,108課綱新型考題著重於考生理解後是否能有反思能力,例如第27題考生活應用的法律條文,題目指法律判決文的語意邏輯關係,是由「條件」與在此條件下所產生的「結果」所構成,要考生判斷此判決文:「除了兩造另有協議及放假日外,親子能以電話、視訊聯絡的時間為每週一、三、五晚上7時至8時之間,且每日(含放假日)合計不得超過30分鐘。」考生在讀題時要能清楚分析條件,否則易陷於文字陷阱。
段良吉也分析,今年國綜題文言文占比40%,白話文60%,試卷字數比去年多,考生如果只有閱讀力強也未必可考高分,仍要熟讀課本內容。時事題還包括如第8題考紓困條件,混合題也考到碳排放,顯示大考中心有意要考生對國際議題作出反思,把公民議題帶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