晴時多雲

為達最佳瀏覽效果,建議使用 Chrome、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。

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關閉

    【家庭親子】〈說故事時間到囉〉克服蟲蟲恐懼症

    圖/swawa.com

    圖/swawa.com

    2016/08/09 06:00

    文/黃文綺

    夏日,台灣最美的一款東方美人茶採製的季節,一如近年盛行的有機作物,這款茶之所以能夠從台灣飄洋過海,為英國女王所賞識,是因為這茶在生長過程中,必須有一種小綠葉蟬咬過,想想,如果蟲子都愛吃,這茶葉是不是特別香甜?只是說到蟲子,引起的反應可能就十分兩極化了。

    今年春茶採收的季節,上山去體驗24小時做茶,一位朋友說她沒法克服「蟲蟲恐懼症」,只能遺憾地放棄難得的體驗機會。她對蟲蟲的恐懼心理,我能完全理解,生長在都市,童年時光鮮少接觸大自然的我,對蟲子的害怕一直持續到當了故事媽媽,才有轉變。

    當年第一次說故事實習課,觀看另一位媽媽說故事,故事內容與動物有關,在和孩子互動時,有個孩子說到蛇,那位媽媽臉上的表情馬上變了,可以看出她的害怕和嫌惡,後來在討論時,她坦白自己真的很討厭也很怕蛇,老師引導著大家思考,我們說故事給孩子聽的目的?以及我們的好惡是如何影響孩子?那次的實作討論讓我有很深的反思。

    〈你可以這樣做〉克服恐懼 從有趣閱讀開始

    父母如果明白,兒童的自我概念形塑,深受周遭大人的影響,尤其是父母親的好惡,即便不說明,孩子也能敏銳地感受察覺到。

    而學齡孩童更容易受到學校的老師,乃至經常到班上的故事媽媽言行所影響,也因此當我們想要透過故事,帶給孩子多元的視野,以及鼓勵孩子學習時,察覺自己是如何表達觀點,以及有沒有帶著偏見十分重要。

    當年為了讓自己挑選故事,在和孩子互動時,不因個人的好惡,影響甚至否定孩子的喜好,我選擇閱讀有關昆蟲類的書籍,讀到法布爾的《昆蟲記》,裡頭描述糞金龜是如何用牠的觸角切割糞便成圓形,以便於將食物滾回牠的洞穴中,那個描繪好傳神,我一邊讀一邊有種想要捂住鼻子的感覺,但是不一會又忍不住笑了出來。讀完一整套8本的《昆蟲記》,著實地鬆動了我對蟲兒的恐懼。

    接著我又繼續讀了《希臘三部曲》,書裡描述著作者是如何不斷地收養各種動物,他的母親又如何接納和給予孩子支持,這些閱讀也豐富了我的世界,更重要的是,當我說故事時,可以沒有偏食地挑選題材,也因為多面向的閱讀積累,在和孩子說故事時,能夠更生動地描繪蟲兒的世界。

    〈都市生活好陪伴〉打開繪本 陷入蟲兒世界吧!

    許多繪本中的主角,經常是動物和昆蟲,藉由擬人化的角色,既不會有對號入座感,又能因內在感受的投射得到情感抒發。文學名著改寫的《卡夫卡變蟲記》裡,小男孩一早起床發現自己變成了蟲子,但是他的父母老師同學幾乎都沒有發覺,直到他爬到房間的天花板上,沒有下來吃晚餐,父母才驚覺;「我們永遠愛你!」爸爸說,「不論你是男孩,還是甲蟲。」媽媽也說。第二天一早,蟲子又變回了小男孩。這故事不僅讓孩子著迷,更提醒了偶爾因著忙碌忽略孩子情緒的父母親。

    日本作家近藤薰美子以蟲兒為主角,寫了一系列的生命教育自然繪本,包括《219隻螳螂》、《蟲蟲盃足球大賽》、《蟲蟲逛賣場》等,試想在大跨頁裡,同時出現219隻螳螂的場景,每一隻都有名字和不同的特徵,還有蟲界的足球大賽又是什麼景象,這樣的繪本故事,不只說來動聽,還可以讓孩子在打開繪本後,完全陷入豐富的圖畫故事世界無法闔上書。

    本土生命教育繪本《後山的螢火蟲》,溫暖地描繪出祖孫間的親情,更藉由螢火蟲做為隱喻,把人和螢火蟲的一生,運用卵、幼蟲、蛹、成蟲,透過圖像做了巧妙的結合,最後一個畫面,是小孫子看著點亮黑夜裡如星空般的螢火蟲飛舞,想像著爺爺也在天上的新家飛翔。這些與蟲兒有關的繪本故事,是都市孩子最好的生活陪伴。

    (作者為台北市故事協會講師)

    圖/swawa.com

    圖/swawa.com

   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 點我下載APP  按我看活動辦法

    相關新聞
    看更多!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
    網友回應